(本网讯 记者 王晓锐)1月17日,山西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山西农业大学教授高志强基于山西省农业发展现状,从科技创新入手,对全省粮食总产量如何实现新突破建言献策。
高志强认为,实现并稳定300亿斤粮食产能,是山西省贯彻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的“山西行动”。坚定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单产提升行动”、“在南部两作区创建吨半粮田”等具体行动,是全方位提升山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山西贡献。但是,目前山西粮食生产的政策,还存在着灌溉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提升粮食产能的技术创新不足、灌区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他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开展基于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冬小麦—夏玉米“吨半粮”高产科技攻关行动。高志强介绍,近年来山西省在晋南麦玉一年两作区开展了以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核心的“吨半粮”创建行动,连续三年达标。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良种鉴定选育、耕播优化管理、玉米密植管理、水肥精准调控、化控营养调节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深度不够,导致技术推广示范面积较小。对此,他建议:部署重点研发项目,针对麦玉“吨半粮”创建过程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科技攻关行动,打通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在临运盆地开展麦玉“吨半粮”高产试点工作。目前,山西省水浇地麦玉两作面积约460余万亩,按照冬小麦、夏玉米亩产分别增加200斤计算,该技术应用达到200万亩,就可实现每年冬小麦增产4亿斤、夏玉米增产4亿斤,稳定增加粮食产能8亿斤,实现全省300亿斤粮食产能目标。对此,高志强建议,在永济市、闻喜县、芮城县、翼城县、襄汾县和曲沃县率先开展麦玉“吨半粮”高产试点工作,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加快麦玉“吨半粮”技术从点到线再到面。
三是将滴灌系统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工程。目前,麦玉“吨半粮”高产创建以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核心,但由于前期滴灌系统安装投入较高、农户地块较小等问题,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此,高志强建议,在麦玉两作区已建设好及正在建设改造的高标准农田,将安装滴灌系统纳入其中,按照滴灌系统控制面积,科学合理规划安装滴灌系统,打造配套滴灌系统的高标准吨半粮农田。
编辑:王晓锐 审核:李健
上一条:【聚焦两会】山西省政协港区委员许世焜:多方发力共同筑好食品安全防线
下一条:【聚焦两会】山西省政协委员高志强:加强功能农业重大科技创新,打造山西健康营养功能农产品品牌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