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卫生至关重要,养成每天正确刷牙的好习惯会让我们一生受益无穷。在很多人眼中,刷牙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学问多多。在这里,中食智库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冯剑桥教授为读者盘点了刷牙中常见的问题,目的在于提醒大家不仅要养成规律刷牙的好习惯,而且还要会刷牙,刷好牙。
误区一:早饭之前刷牙
早饭后刷牙要比早饭前刷牙好,这是因为吃过早饭后会有食物残渣积存于牙齿表面或牙颈部,这些食物残渣无疑是细菌滋生的“乐园”,逐渐引起龋病或牙周病。
有人习惯每天早晚刷两次牙,如果早饭前刷牙,就等于一整天牙齿都是脏的,唯有到入睡前再刷牙,才能让牙面重新洁净起来。
正确的刷牙次数,应该在每餐后及晚睡前都刷牙,而且刷牙前最好用牙线把牙间的食物残渣剔干净,然后再刷牙。
冯剑桥教授告诫,晚上刷了牙之后还吃零食,或者睡前不刷牙,即使白天刷了三次牙,也会前功尽弃。
误区二:刷牙时间过短
研究发现,随着刷牙时间和力度的增加,牙垢存留渐渐减少。但刷牙时间超过5分钟,力度超过150克之后,牙齿表面并没有去掉更多的牙垢。
冯剑桥教授介绍,有调查显示,约有60.4%的人刷牙在1—2分钟,23.8%的人少于1分钟,15.8%人用时在两分钟以上,八成多的人刷牙时间不够。
因此,要达到刷牙最大的清洁效果,刷牙时间以3—5分钟为宜,力道应控制在150克左右(相当于一个橙子的重量)。
很多有“洁癖”的人,如果再加上错误的刷牙方法,经常会产生 “楔状缺损”;临床上,常见的楔状缺损患者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误区三:牙刷选择不对
冯剑桥教授强调,挑选牙刷是有“硬性指标”的。
一是刷头。对于亚洲人来说,小头牙刷最适合。小头牙刷一般指刷毛的有效长度在两颗门牙距离间的1-1.2倍左右,刷毛的高度跟门牙的高度基本相同。
二是刷毛。首先把牙刷立起来,从侧面看牙列,如果很整齐且没有倒毛,说明牙刷的质量不错;其次不宜选择过尖的细毛牙刷,太尖的毛刷犹如刀片一样,容易让牙龈“很受伤”。
三是刷毛的软硬。具体感受方法是用刷头轻轻按压手背至微微见白,来回蹭一蹭,有点感觉,说明硬度刚刚好;如有刺痛感,说明刷毛太硬会伤及牙龈;若是感觉甚微,说明刷毛太软,很难委以重任。
另外,潮湿的刷毛容易滋生细菌,刷牙后要将刷头向上置于干燥通风处,并经常日晒消毒。
误区四:全家共用牙膏
据调查,在我国,有超过80%的家庭共用一管牙膏,而每个人的口腔中都潜伏着大量细菌,再仔细地刷牙也无法完全刷掉细菌,而这些细菌平时就附着于牙刷刷毛间隙中,倘若共用一管牙膏,家庭成员口腔中的细菌就会经过牙刷在牙膏管口堆积,造成交叉感染,大大提升了细菌传播的概率,感染和传播口腔炎、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可能性更大。
冯剑桥教授告诫,分用牙膏和分用牙刷一样重要。家庭成员中,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独立的牙膏和牙刷。
同时牙膏应经常更换品牌。长期使用同一种牙膏,无益于维护正常的口腔菌群,并使一些有害的口腔病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从而使牙膏失去效用。
误区五:喜欢冷水刷牙
据医学研究表明,牙齿进行新陈代谢的最佳温度为35℃—36.5℃,刷牙的水温过冷或过热均有害无益。
坚持用温水刷牙,能够收获口腔健康的“红利”。冯剑桥教授解释,35℃左右的温水是一种良性的口腔保护剂,用这样温度的水漱口,既有利于牙齿、咽喉和舌头,还有助于清理口腔内的细菌和食物残渣,使人享受到清爽、舒适的口感。而经常使牙齿受到骤冷或骤热的刺激,不仅容易诱发牙髓痉挛和出血,还会直接影响牙齿的正常代谢,由此引发过敏、龋齿、口腔溃疡、舌炎、咽炎等疾病,缩短牙齿的寿命。
误区六:产妇忌讳刷牙
传统观念认为,产妇坐月子不宜刷牙,否则牙齿容易松动或脱落。其实,“生个孩子累掉牙”的说法有违科学。
冯剑桥教授分析指出,妇女产后为了增添养分,通常会在生小孩的前后阶段摄入高热量、高能量的饮食,如不能及时对口腔做出保养,这些食物就会黏附并滞留于口腔中,加之特殊时期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将大概率带来或加重各种牙龈、牙周疾病。
因此,产褥期不仅要像平常一样按时刷牙,还要特别注意,此时产妇抵抗力比较差,牙龈易于受刺激而充血,在刷牙时一定要做好个人全身健康的防护和保暖措施,比如盥洗室内保温,挑选软毛牙刷,用温水刷牙等。
误区七:没牙了还刷啥
经常有人问,有牙齿自然需要清洁,若是真牙都掉光了,那还有必要再刷吗?
“不是这样的,尽管满口牙齿都已光荣‘离岗’了,但黏膜、牙龈、牙槽还在,如不漱口刷牙,口腔中的致病菌一旦经食道进入体内,极容易引发心脏、肾脏、肠道和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甚至还会干扰血糖的稳定。”冯剑桥教授提醒说。
冯剑桥教授解释说,正常人口腔中藏有数亿细菌,漱一次口可使细菌减少15%—25%;而刷一次牙,能让细菌减至70%。老年人抵抗力逐渐减弱,也正是因为各种原因才失去牙齿的;加之咀嚼食物愈加困难,口腔和全身机能每况愈下,更应注意口腔卫生。
冯剑桥教授指出,老年人即使牙齿全没了,也要在三餐后漱漱口,用柔软的牙刷刷洗和按摩牙龈;“老小孩”就是这个道理,老来无牙就要效仿婴幼儿无牙期的牙龈按摩,这些都是对软组织有益的正常刺激。而对于牙龈的按摩,也可以用手指代替牙刷。
误区八:假牙不用细刷
很多人认为,假牙是人工材料制成的,不是人体组织,因此无需像真牙一样认真清理,用清水涮涮就行了。实际上,各种类型假牙若不及时清洁,食物残渣和细菌同样会堆积其表面上,促发口腔感染和其他健康问题。
冯剑桥教授解释,传统的固定假牙或现代种植牙都属于固定假牙,现代牙冠表面比较光滑,自洁作用强,易于清理,而牙龈和牙齿颈部与修复体接壤区、修复缺牙的桥体区域则是重点防护区,医生除了要求用软毛牙刷、巴氏刷牙法轻轻刷牙,将表面牙菌斑和食物残渣彻底清除外,有时还需要辅以传统牙线、水牙线或牙缝刷等特殊工具“打扫”牙齿间隙,以保持假牙正常功能和延长使用寿命,并阻止并发症的发生。
活动假牙,尤其要注意组织面(同牙床接触的区域)清理,在国外有多种特殊清理工具;在国内除了浸泡清洁义齿外,对于沟窝及深凹等不易清洁区,更需要牙刷的机械清理。
误区九:电动牙刷更好
冯剑桥教授指出,电动牙刷和手动牙刷在清洁效果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另外,采用电动牙刷时,由于其振动频率较快,表面清洁效率可以更高,但也可能对牙齿和牙龈造成过度刺激;而手动牙刷则可根据个人口腔健康状况给予调整,更加灵活。正确的刷牙方式一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清洁效果,对特殊的牙齿结构或更深层次的清洁,手动刷牙反而更有优势,且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所以,电动牙刷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使用不当的话,会形成口腔损伤。
误区十:漱口代替刷牙
冯剑桥教授强调,漱口水虽然能帮助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但并不能替代刷牙。
首先,漱口水只是对口腔表面进行清洁,不能深入牙缝等部位,无法彻底清除牙菌斑和细菌。其次,漱口水在口腔内停留时间短,而刷牙持续时间长,对牙齿有着更好的保护效果。
冯剑桥教授建议,刷牙属于家庭自我维护,同时还应定期看牙医或每年定期到医院做“洁牙”处置,这些互补的预防措施对增进口腔健康十分有益。
(衣晓峰 王佳旭)
上一条:适合做面包的盐
下一条:“甲亢”患者该如何合理饮食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