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高增玉)春种秋收,眼下,晋城市泽州县小品类农副产品“培优计划”各种“土特产”迎来丰收季。为护航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健康发展,泽州县市场监管局聚焦巴公大葱、义城红薯、鲁村小米、张八苹果、南岭酥梨、川底压饼、山里泉蜂蜜等本土特色农副产品,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牵头实施泽州县小品类农副产品培优计划,为泽州“土特产”变成市场“金疙瘩”全程护航。
政府重视,部门参与。3月11日,泽州县政府召开全县小品类农副产品“培优计划”工作部署会。县长武小雅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武小雅指出,今年,县政府将小品类农副产品“培优计划”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说明小品类农副产品培优工作对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要精准施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定向扶持鲁村小米、张八苹果等一批市场口碑好、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和乡村美食,做优产品,做强品牌,让农业经营有效益、农民增收有路径、乡村建设有抓手。4月25日,泽州县又召开了小品类“农副产品培优·面对面”服务企业专题座谈会。旨在面对面交流解决全县小品类农副产品发展瓶颈问题,为实现小品类农副产品培优计划探索新路径。县政府办、县市场监管局有关领导,文旅,农业,康养协会等部门及乡投公司等17家农副产品经营主体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职能股室就助企惠企、商标申报等政策进行宣讲,并对与会企业代表重点关注的在小品类农副产品培优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给予了一一耐心解答。8月26日,泽州县小品类农副产品“培优”工作座谈会召开。泽州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牛强出席会议并讲话。有关部门和重点小品类农副产品项目牵头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8月19日县政府相关会议精神,通报了泽州县小品类农副产品“培优计划”工作进展情况,听取了与会人员在小品类农副产品“培优计划”执行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汇报,并就各相关股(室)、市场所与重点小品类农副产品项目牵头单位强化沟通协调提出了具体要求。
文化赋能,新装上市。自泽州县小品类农副产品“培优计划”启动以来,泽州县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纷纷深入田间地头、融入乡村一线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并多次与文创公司对接座谈,将二十八星宿文化与山水、神话、戏园、梨园文化结合,为南岭酥梨、张八苹果设计印制了大包装、单个独立包装。将二十八星宿文化与甲辰龙年结合为泽州黄小米设计印制亢金龙外包装。同时为张八苹果印制二十八星宿名字角、亢、房等28种字帖和福、禄、寿、喜、财“五福”字帖。国庆期间,换上新装的各类特产在玉皇庙进行了展销,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
双管齐下,走向市场。为更好地推广农产品品牌,激发市场消费活力。在助力线上销售上,9月5日,泽州县市场监管局在泽州县高都镇保福村高都智慧文旅乡村e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举办了泽州县小品类农副产品电商对接洽谈会,主动为经营者与网络销售者牵线搭桥,积极拓展农副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在助力线下销售上,泽州县市场监管局积极为小品类农副产品“龙头”企业在中秋、国庆旅游旺季开展农副产品展销和利用农民丰收节、采摘节、文化节等展会节庆开展“农特产品”推介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千方百计扩大泽州农副产品影响力, 为加强“泽”字农副产品品牌建设、广泛开拓市场空间持续赋能。
截至目前,泽州县各类农副产品已销售2248.6万元,其中,巴公大葱26万元、义城红薯2000万元、鲁村小米(泽州黄小米)120万元、张八苹果0.6万元、南岭酥梨75万元、川底压饼12万元、山里泉蜂蜜15万元。泽州黄土地中的“土特产”一下子变成了市场销售的“金疙瘩”。
编辑:王晓锐 审核:王元铠
上一条:山西运城市食药安委开展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包保干部培训
下一条:山西古交市开展集体聚餐活动专项检查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