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薇 通讯员 赵 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优胜劣汰、质量兴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部署安排,农业农村部自2014年起组织开展了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活动。
近日,农业农村部命名了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以下简称“国家农安县”)。在第三批“国家农安县(市)”名单发布之后,就第三批“国家农安县”的创建要求、新特点以及在引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和推动地方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大成效等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主要负责人。
问:请您介绍一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的活动背景和开展以来的整体情况,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的创建要求是什么?
答: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落实“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要求,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但是,由于现阶段农业生产分散,基层监管力量薄弱,问题隐患依然存在。从工作实践看,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把好农产品种植养殖关。县域是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的前沿,以县为单位整建制开展创建活动,有利于探索有效的监管模式,示范带动基层监管能力提升。
按照国务院食安委的统一部署,2014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总的思路是,以“菜篮子”大县为重点,坚持“产”“管”并举,推动各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探索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模式,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创建内容上,主要围绕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体系建设、制度机制创新等8个方面开展,突出了责任落实、全程监管、能力提升和社会共治。创建方式上,按照国家定标准、县创、省评、部公布征询意见的方式确定。监督管理上,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出现问题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或出现严重问题的淘汰出局。
国家农安县创建坚持严谨的标准和严格的程序。2014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方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办法》,考核办法由工作考核、质量安全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三部分组成,要求不得检出禁用药物、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考核评价总分为100分,得分在90分以上,且所有关键项均符合要求,才能确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截至目前,共分三批创建389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4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问:我们注意到,2021年2月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农安县市创建单位有119个,历时两年多,本次创建活动还开展了省、部集中答辩,最终命名单位为95个。与前两批相比,第三批国家农安县(市)创建活动,考核更严了。第三批国家农安县(市)创建有哪些新变化、新特点?
答:国家农安县的创建在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强化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整体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第三批农安县创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创建内容更加丰富。随着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机制不断创新,第三批农安县的创建内容也有所增加,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农业农村和市场监管两部门建立衔接机制,相关生产经营主体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情况,涉农乡镇划分监管网格、明确监管员和协管员,定期规范开展巡查检查和快速检测、风险分级动态管理、监管信息公开公示等情况,宣传和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创建情况等,这些都是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新举措。
二是验收程序更加严谨。创建单位要过“三道关”,一是县级自评关。创建单位组织自评,并在政府官网、新闻媒体等公示5个工作日,接受群众监督。二是省级考评关。省级农业农村部门采取材料审查、现场核查和集中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考评,农业农村部视情况派员参加,强化跟踪监督。三是部级复核关。农业农村部对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报送的创建县(市)评估验收结果进行复核和抽查,在每个省(区、市)随机选取1个县(市)参加部里组织的集中答辩。对符合要求的,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无异议的,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
三是审核把关更加严格。这次考核验收坚持了从严把关、宁缺毋滥原则,对创建内容达不到要求,关键项指标不符合标准,抽检合格率较低,高风险品种生产集中、检出禁用药物的县,一律不予通过。在第三批119个创建单位中,最终部里命名的只有95个,通过率79.8%,推动国家农安县创建质量进一步提升。
问:通过开展国家农安县(市)创建活动,取得了哪些可喜的成绩?“国家农安县”创建对提升农产品品质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有哪些案例可以分享?
答:近年来,国家农安县的创建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提升了质量安全水平,更打造出一批安全优质农产品和县域农业品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各创建单位按照创建标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由部门工作升级为政府行为,加大投入,加强督促,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群众满意度平均提升18%,创建效果明显。
二是增强了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创建活动以县为单位整建制推进,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安全县100%建立监管名录,100%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100%实施农业综合执法,100%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检测、监管、执法能力全面提升。
三是创新了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创建县坚持“创”字当先,探索形成了一大批管用的制度、措施。围绕农业投入品源头管控,有的县建立了准入备案制,规范了农资销售渠道。围绕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细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倒逼主体安全生产。围绕提升监管效能,有的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搭建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监管对象全覆盖。
四是助推了品牌打造产业发展。农安县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摆在突出位置,打“优质牌”、念“安全经”,以质量安全促品牌发展,打造了一批大荔冬枣、荣昌猪等知名农产品品牌。还有很多县深入挖掘安全县这块金字招牌的价值,促进了当地产业提质增效。举一个例子,山东省沂南县振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当地非常有名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高标准温室大棚586座、拱棚117个、占地面积1608亩。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刚成立的前5年,由于质量意识不强,产品时有农残超标问题,效益不高。2015年,沂南县创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县里指导合作社强化质量管控,加强品牌培育,实现了种养殖绿色转型升级,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下降,蔬菜产量、品质、效益都明显提升。目前,合作社年产各类蔬菜2.3万余吨,年销售收入达到6200万元,入社群众户均增收5万元,比2016年刚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时翻了一番。合作社也成功入选2021年冬奥会农产品供应基地、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
问:“国家农安县”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优等生”,如何确保其创建成功后,压力不减,成绩不降,持续引领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
答:在国家农安县的管理上,对已经命名的坚持标准不降低、监管不放松,严格按照创建标准要求,在“管、促、督”上都有具体的措施,确保保持创建成效不滑坡,维护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这块金字招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一是在“管”上,建立了“定期考核、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每2-3年开展一次考核,农业农村部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明确了整改的5种情形和撤销称号的7种情形,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监督管理体系,增强质量安全县的责任感和压力。为确保质量安全县叫得响、过得硬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在“促”上,主要通过实施“亮牌行动”强化国家农安县责任,督促农安县在生产基地设立国家农安县宣传牌,让生产主体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组织国家农安县与农产品经销企业对接活动,指导参会农产品标注“产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推动农安县绿色优质农产品优价优销。
三是在“督”上,要求国家农安县在所属政府网站、百度百科显著位置展示宣传获得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在相关县情农情介绍中增加国家农安县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内容,农业农村部门设立举报电话,加强全民共管、社会共治,让国家农安县全面接受公众监督。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张嘉真 审核:郑滢
上一条:没有啦!
下一条:杨红生:深耕海洋牧场 丰富百姓餐桌 |
返回列表 |